在宋女士的手机屏幕上,一款名为“王者荣耀”的游戏正热闹非凡,然而这背后的故事却令人唏嘘。春节期间,一场意外的“财务风暴”席卷了这个家庭,11岁的女儿在游戏中挥霍了8000元,而这笔钱原本是宋女士为心脏手术准备的。
事件 治疗费用竟成游戏“皮肤”的代价
2月4日,长沙的宋女士还在医院病床上,一条短信打破了她的宁静——银行卡消费了95元。这让她疑惑不已:“卡在我身上,为何会有消费?”经过一番调查,她发现卡里只剩下1000多元,近8000元不翼而飞。宋女士这才意识到事态严重。
“公司刚发的工资,怎么会突然少了这么多?”宋女士回忆道。起初,她以为可能是购买的保险扣款,但一查明细,才发现这笔钱竟然花在了游戏上。经过询问,她得知女儿在她住院期间,用她的手机玩“王者荣耀”,并花费了这笔钱购买游戏“皮肤”。
“每次消费数额都不一样,有10块、30块的,最多的一次竟然高达615块。”宋女士表示,自己不会玩微信,都是女儿帮忙绑定银行卡并设置支付密码。而这些钱,原本是她为心脏手术准备的。“这些钱是我的工资,原本是用来做心脏手术的。”宋女士无奈地说。
回应 必要时约谈游戏运营商
事发后,宋女士向游戏运营商投诉,希望游戏公司能退还这笔钱。客服后台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正在进一步核实。同时,宋女士与约30位家长自发组建了一个“湖南反网游欺诈吸费联盟”维权群,共同为孩子们的权益发声。他们的孩子中,有给游戏充值几千元的,甚至有高达数万元的。
其中一位李女士对记者说,自己儿子也曾给“穿越火线”的游戏充值。2月6日,她向游戏运营商反映了情况。随后,便接到腾讯公司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表示,根据他们调查,可以初步确认是未成年人充值,并愿意退还90%的费用。2月7日,宋女士等几名家长代表来到湖南省消费者协会反映情况。“这是小孩子的无意消费,大人根本不知情,我们希望能把钱退还回来。”宋女士说。
对此,工作人员表示,家长可去搜集相关材料,如能证明情况属实,会考虑支持家长们进行公益诉讼;此外,如果数额较大,反映的情况较多,将在必要时约谈游戏运营商,要求他们对此问题予以重视和处理。
律师说法 家长最好别让孩子知道支付密码
“10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是属于完全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他们的交易行为本身是无效的,作为家长,如果对交易不进行追认的话,钱就应该退还。”湖南金州律师事务所韩颖律师介绍,10岁以上、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则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超出能力范围内的交易额,家长也可以主张撤销。
韩颖建议,家长最好不要将银行卡、微信和支付宝等密码让孩子知道。行政职能部门也应督促游戏运营商出台相关的前期审核方法,“比如指纹或面部识别、身份证确认等,加强事先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