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方舟:生存进化OL》研发视角,揭示独特魅力之谜
作者:舒心手游网 发布时间:2025-03-17 17:14:01 阅读量:0

在崭新的2019年1月1日,备受瞩目的《方舟:生存进化online》亚太服正式揭开帷幕,一场空前的狂欢盛宴就此展开。无数国内忠实粉丝无需再借助VPN“借巢而居”,这场盛况空前的大幕正式拉开。

“2000小时毕业”在方舟圈子里流传甚广,老玩家们以此自豪。然而,2000小时不过是门槛,众多玩家已突破3000、4000小时大关。若以每日4小时游戏时长计算,连续打卡500天方能跨过此门槛。那么,是什么魅力让《方舟:生存进化OL》如此迷人,让玩家们乐此不疲?尽管众说纷纭,但鲜有人从研发角度探讨这一问题。

站在研发者的角度,方舟的技术难点可谓举世无双,其中建造判定系统和运动参照系转换尤为关键。

研发视角解析 《方舟:生存进化OL》吸引力的秘密

建造判定系统

通过玩家镜头属性,返回多达数百种不同建筑物的“最符合玩家目的”的挂载点可能性,并实现通过微调镜头返回不同的挂载可能性。每一块材料搭建,都需要判定地基、地表倾斜度、建筑模块的角度与地表模型的契合度、高层建筑物与地表的最大距离。此外,还需考虑温室效果、平台鞍上的建筑物总数、地基或柱子损毁时其上方空间所有支持的建筑物模块的合理性等因素。判断条件之复杂,令人叹为观止。

研发视角解析 《方舟:生存进化OL》吸引力的秘密

运动参照系转换

在大多数游戏中,游戏默认移动参照系为“地面”。然而,在方舟的设计中,这一概念被颠覆。若玩家A站在雷龙平台鞍上,玩家B驾驶雷龙进行位移,A的运动参照系便转换成雷龙。A需相对于雷龙运动,而非地面。此外,这套系统还需继承父类,例如用雷龙搭载石巨人,玩家可站立于石巨人上,相对于石巨人运动,而石巨人的参照系是雷龙,玩家的参照系也要继承到雷龙。这一规则理论上可无限叠加,复杂程度更胜于建造判定系统。

研发视角解析 《方舟:生存进化OL》吸引力的秘密

单机游戏都很少有如此难度的设计,而应用在网游上,它的成本还要更高。但对于大多数玩家来说,享受着游戏的乐趣,却不能真正理解到以上两个系统的震撼程度,因为现实就是这样的呀?建筑可以随意搭建,人可以骑马在行进的轮船上奔驰。

没错,“现实就是这样的”,这就是设计师希望带给玩家的东西。对于游戏,自由的极限在哪里?在大多数游戏中,设计师会把框架做的足够大,玩家阅读并理解游戏的基础逻辑,极难触到自由的“天花板”,而享受着“自由”;在方舟中,设计师没有给玩家去灌输一个新的架构,而直接给玩家搭了一个叫做“真实”的地基,玩家甚至可以把现实的逻辑带入到游戏中去,并且带入现实逻辑的玩法构想居然能够真正的实现,例如在风神翼龙背上搭建一个“笼子”,将别的飞行生物困进去这种神奇的构想,就来自于玩家,并且在玩家中成为一种主流玩法。

研发视角解析 《方舟:生存进化OL》吸引力的秘密

在寻常游戏中面对一个新的挑战,玩家习惯于阅读规则后进行有限制的思考。而方舟玩家则非常习惯于直接带入现实的逻辑去面对大多数挑战,并且常常能够以这种方式去解决,这种“任性”的玩家群体,也只有方舟这些“偏执”的设计师能惯出来吧?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但能让他所庇护的国家长治久安;方舟的设计师们虽然不能直观的让玩家感受到他们脑洞多么震撼、但他们所营造的这个世界,真的“惯坏了”玩家,让他们习惯“主随客便”,这样“恶客”,几家游戏招待得起?

这就是《方舟:生存进化online》强大吸引力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