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发声:合肥青少年网游行凶事件,警示游戏分级刻不容缓
作者:舒心手游网 发布时间:2025-03-17 22:54:53 阅读量:0

11日,安徽省合肥市发生了一起令人震惊的命案,两名少年竟然因为沉迷网络游戏,寻求所谓的“练胆”与“刺激”,竟然残忍地行凶杀人,焚尸灭迹,此事件迅速在舆论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引发了公众对于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问题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网络游戏如日中天,不少未成年人深陷其中,甚至将网络游戏的暴力行为照搬到现实生活中,实施暴力犯罪,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警觉。专家们纷纷呼吁,必须对游戏进行分级管理,并探索建立监护人培训机制,以有效预防此类悲剧的发生。

两少年为求刺激,网游成杀人动机

11日,发生在安徽省合肥市的这起故意杀人焚尸案,两名犯罪嫌疑人李某(男,18岁,河南郑州市人)和吴某(男,16岁,肥西县人)的作案动机令人瞠目结舌,竟然是为了满足对网络游戏的沉迷与刺激。作案后,他们竟然使用酒精作为助燃物,纵火焚尸后逃离现场。

青少年沉迷网游行凶 专家:游戏必须分级

图片仅供参考

据办案民警透露,吴某是合肥某专业技术学院的2015级新生,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导致其个性变得暴力、冲动,甚至产生了模仿游戏中砍杀人的想法。李某则是吴某通过网络游戏结识的“好友”,两人相约在合肥杀人“练胆”、“找刺激”。在案发现场,他们留下的“绝杀”、“修罗”、“摩羯”等文字,也是他们在网络游戏中使用的代号。

记者在梳理近年发生的未成年人恶性案件时发现,此次发生在合肥的惨案并非孤例。2012年,辽宁17岁少年连杀9人,当天的穿着似网络游戏《穿越火线》的装扮;2013年8月,两个湘西少年因受网游影响,一个未成年,一个刚满18岁,欠下7条命债;2014年2月,湖南14岁少年在网吧将其父杀害,他平时爱玩“杀人游戏”……

网瘾成未成年人犯罪主因

青少年沉迷网游行凶 专家:游戏必须分级

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25岁以下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案件中所占比例超过三成。

记者了解到,沉迷网游不能自拔,成为导致未成年人犯罪的主因。被称为“电子海洛因”的网络游戏容易使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上瘾。青少年沉迷其中,会逐渐形成双重人格,严重者甚至会丧失现实感和自我意识,难以分辨现实与虚拟世界。

据悉,日本学者曾对4到20岁的青少年玩电脑游戏的脑波进行测试后发现,如果每周玩电子游戏4至6次,每次2至7小时,在不玩游戏时基本测不出脑波的变化。这被称为典型的游戏脑型,其恶果是令人喜怒无常,记忆力衰退,分不清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误把自己在游戏中的虚拟身份与行为方式当成现实存在,从而无法对在现实生活中的角色产生明晰的认识。

与此同时,监护人的缺位,也是诱发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很多家长不懂得孩子需要的是什么。殊不知,孩子需要的是孤独时的陪伴与无助时的引导。监护人对未成年人缺乏关爱,久而久之,会让网游成了未成年人宣泄不满的途径。

游戏要分级监护人需培训

随着社会发展,未成年人面临的诱惑也日渐增多,网络游戏引发的暴力犯罪需要社会多方协同才能解决。不少专家表示,国家相关主管部门要尽快出台游戏分级相关机制,民政部门可以考虑探索监护人培训机制,让父母在孩子成长的不同阶段接受相关培训。

青少年沉迷网游行凶 专家:游戏必须分级

姚炜耀表示,目前国内的网游不分年龄,男女老少通吃,必然会引发部分人群的过敏,游戏的分级制度亟需提上日程。“依据年龄对游戏进行分级,在分级过程中不能一刀切地分为‘成年’与‘未成年’;细分过程也需要中小学的参与,未成年人需要适龄化的游戏。”姚炜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