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男孩沉迷微信游戏,三月挥霍十万元,责任在谁?
作者:舒心手游网 发布时间:2025-03-16 20:16:59 阅读量:0

在六年级的年纪,本应是书包与课本的陪伴,然而,一个名叫阿拓(化名)的男孩却在暑假期间,利用父亲手机,悄然开启了他的“游戏消费之旅”。短短三个月,他竟然通过微信支付,挥霍了10万多元,这一惊人的数字,几乎让他的父亲郑先生陷入了绝望。

当郑先生得知这一惊人真相时,他的心情如同被巨石压顶,几乎无法呼吸。他深知,唯一的希望便是与微信支付平台取得联系,寻求可能的损失补偿。

专业律师指出,若能证明这笔钱是孩子支付的,平台理应返还这些款项。

面对银行清单,父亲几近崩溃

阿拓就读于温州一所知名小学,成绩稳定在中上游。回忆起一年多前,阿拓向他提出想要一部手机,理由是“很多同学都有了”,但郑先生考虑到孩子年龄尚小,便拒绝了这一请求。

今年暑假,阿拓再次向父亲提出借用手机打游戏,这次郑先生同意了。他有两部手机,一部给儿子玩,另一部用来联系生意。

10月3日,郑先生在手机上发现了一条137元游戏币的购买记录,当时并未深究。

10月7日,儿子的小郑QQ号码被盗。郑先生试图用手机申请找回QQ号码,却意外发现了儿子多次购买QQ游戏币的记录。

他前往银行查询,结果让他几近崩溃,卡里原本的十万元左右存款几乎消失殆尽。查看银行清单后,他发现,从今年7月13日至10月7日,儿子共花费101517元购买游戏币,其中7月消费12693元,8月64697元。

阿拓承认了购买游戏币的事实,他哭着表示自己错了。郑先生只能让孩子写下保证书,承诺以后不再沉迷游戏,专心学习。

从最初的一次购买78元游戏币,到后来每次消费高达4700多元,阿拓的“游戏消费之旅”究竟是如何开始的?

三个月花10万元,孩子是如何做到的?

郑先生向钱江晚报记者透露,他和儿子共用一个微信号。儿子平时与同学网上联系,也会使用这个微信号。这个号绑定了郑先生的一张银行卡。郑先生说,儿子有时会向同学发微信红包,每次数额都在10元以下。他认为这是一种孩子间的娱乐方式,便将微信支付的密码告诉了孩子。

这张银行卡里的钱,主要是用来给店里进香烟的。

“我去烟草公司进货,钱就从这张银行卡扣除。”郑先生说,卡里一般有10万元左右存款。

阿拓告诉父亲,他用这个手机玩微信上的网络游戏,如全民突击、全民飞机大战等,一下子被迷住了。

“一开始只是玩一下,后来跟几个网上的朋友一起玩,人家嫌他装备太差,他就偷偷买游戏币换装备。”郑先生说,从支付记录上看,第一次阿拓只花了78元,后面数额越来越大,“7月下旬起,他每次购买游戏币都花4700多元,换来价值5000元的游戏币”。

郑先生:希望微信平台能退钱  律师:钱应该能退

这几天,郑先生一直在联系微信支付平台。

他说,孩子才11岁,属于未成年人,不知道网络游戏币和实际金钱的关联。他希望能将那些游戏装备退回去,希望平台退还部分费用。

客服人员说,已知晓郑先生的情况并上报公司,一旦有结果会与郑先生取得联系。

有律师表示,阿拓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对与自己身份相符合的民事行为负责,比如独自买支铅笔、橡皮等小额交易行为。一次支付4700多元来购买游戏币,完全在他的行为能力之外,只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交易才能生效,否则就是无效交易,相关方面应该退回相关费用。

但是,郑先生得证明这些费用都是阿拓所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