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技术的浪潮席卷而来,它的魅力正逐渐征服着广大用户的心,我们坚信,它将为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生活变革与体验升级。从教育、医疗到娱乐,VR技术的应用领域正不断拓展,那么,下一个将迎来VR革命的领域又将是谁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Michael Sawh在wareable上发表的一篇文章,探索VR技术在健身领域的无限可能,以及它所面临的挑战。
在揭开这篇文章的序幕之前,让我们先为非科技迷们科普一下:上周,台北国际电脑展Computex圆满落下帷幕;在这个位于台北的年度国际盛会上,各大厂商纷纷亮出新卡皇、处理器(包括高通可穿戴设备芯片)以及配置尖端的全新PC,一场新品发布的大戏正在上演。
今年的Computex,VR无疑是主角。然而,在Oculus Rift和HTC Vive已经公开上市的背景下,这位主角的到来似乎并未带来太多惊喜。在展会期间,有两场试玩活动深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一是酷冷至尊带来的VR降落伞体验,二是Holodia出品的VR划船机健身装置。
为Icaros飞行模拟器腾出空间
几年前,我与Virtuix Omni VR跑步机的邂逅,算是我的VR健身初体验。站在这台窄小的环形跑步机中间,手握一把塑料枪,置身于虚拟的战场中开枪射击——一切看起来是那么尴尬、蹩脚、格格不入。
然而,与Holodia、VirZoom VR脚踏机或那款卖相奇特的Icaros飞行模拟器(上图)相比,它们更像是模拟器的自然进化版本,同时还能将你从单调的健身环境传送至任意其他空间中。
然而,目前这些VR健身器材面前还存在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当你看到Holodia首页上那台售价高达10000英镑的VR机器时,你可能会不禁问道:他们该如何解决接线摆放的问题呢?Holodia的解决方案是将这些接线直接置于机器顶部,但这只适用于那些既有钱又有空间的用户;再考虑到Holodia的高昂价格,这套产品的用户群体可谓是寥寥无几。
将HTC Vive连上PC、坐进一台Concept 2划船机, Holodia就能将枯燥无味的健身活动转换为一场风景迷人的异国之旅。
许多年来,健身器材公司都在尽力改善诸如跑步机等传统健身器材带来的枯燥感——无数模拟器和虚拟教练的诞生就是这些失败尝试的铁证;如今,随着VR的到来,这个难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的答案。
除此,头显本身也是VR健身体验面临的问题之一。Vive上的《Selfie Tennis》是我目前体验过的和Wii网球最接近的VR网球游戏,可惜基本玩不了多久我就会开始满头大汗,连带着头显也跟着变得闷热黏糊——我仅仅只是作了挥动手臂的“发球”动作。戴着这样一个大块头开始健身听起来可不像什么好主意。我们大概需要从LG 360 VR那类超轻量级头显着手,重新设计开发一款专供健身的VR产品。
最后一个问题是,买来这些器材后你往哪放?诸如Holodia这类昂贵器材自然将专门为那些财大气粗的土豪提供;而剩下其他产品的归宿则将是各大健身房。不久前我刚造访了一家Virgin Active健身房,它就专为高原训练开辟了专门的空间——这套方案对VR也同样可行。
我钦佩这些在VR羽翼未丰之时就开始硬件探索之路的厂家们。足不出户就能在世界上任意一条路径上试跑的吸引力不由分说。不过,在这整套系统发展成熟前,我们还得先忍受沉重的头显和各类接线带来的痛苦。